(相关资料图)
2007年5月9日,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世忠先生离开了我们。今天,请您跟随小编一起走入赵世忠先生的“艺术人生”,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曲艺前辈。
赵世忠先生1933年出生于北京。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困,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邻居,那就是当时著名的相声名家谭伯儒先生。谭先生见小时候的赵世忠长得圆头圆脑,颇为喜兴,再加上他脸上带着股憨态,这是当时捧哏演员的标准长相,觉得这是个说相声的好苗子。于是,谭伯儒先生主动找到了赵世忠的父母,提出要收赵世忠为徒。本来家贫的赵家一听说曲艺名家谭伯儒先生要收自己的孩子当徒弟,自然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,也算是给孩子找到了一条活路。别人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想拜名师,赵世忠先生是坐在家里等着名师上门,这在相声界里,也成为了一时的佳话。
王长友和谭伯儒先生表演相声
1949年,赵世忠正式拜入谭伯儒先生门下,开始学习相声。赵世忠先生的捧哏艺术以规范、得体著称,表演风格深受谭伯儒先生的影响,继承了京派相声的传统。其表演朴素、瓷实,台风稳健、大方,始终体现出北京相声这种“清新、端正”的大气风格。除去表演技巧外,赵世忠还秉承了师父谭伯儒先生对捧哏为人的要求:捧哏和逗哏必须相互同情和谅解。有这样的名师教技艺、教做人,赵世忠先生可谓幸运之至。
1954年,赵世忠和赵振铎二位先生结成搭档开始演出。巧的是,赵振铎正是谭伯儒先生的搭档王长友先生的得意高足。这么算下来,赵世忠和赵振铎二位也称得上是“父一辈子一辈”的交情。赵振铎先生和赵世忠先生风格相似,都属于基本功扎实、吐字清楚、台风朴实、表演自然、语言生动的那种,而且两人从来都不喜欢“洒狗血”的表演方式,秉承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这最朴素的宗旨。就这样,赵振铎、赵世忠二位先生很快以清新、文雅的表演风格闻名遐迩,曾经受到了老舍先生的称赞。“北京二赵”也成为了当时深受北京观众喜爱的“最火搭档”。
赵世忠先生和赵振铎先生配合时间最长,也最为默契。他们早年录制的《三字经》《大保镖》《吃元宵》都可以说是“惊世之作”,代表作《八扇屏》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的范本。除此之外,他们的《坐电车》、《滥竽充数》等相声也被奉为经典。
赵振铎先生去世后,赵世忠先生应邀和很多相声名家都有过很好的合作,包括王世臣、马季、张永熙、苏文茂、李金斗、姜昆、杨振华、王长林等,各种风格作品不一而足,这体现了赵先生捧哏艺术的全面性,也因此被誉为“捧哏大师”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赵先生一生忠厚和善,从来没有架子。无论合作的对象是业内巨擘,还是无名小辈,赵先生与之合作的时候都兢兢业业、毫无推脱,其敬业精神和谦虚作风深受赞许,也值得如今的相声演员们效法学习。
今天,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《笑动剧场》栏目为了向赵世忠这位曲艺前辈致敬,特意安排了“纪念赵世忠先生”相声专场。您不仅可以看到王世臣、赵世忠合说的相声《老老年》、《朱夫子》,还可以看到姜昆、赵世忠合说的相声《富贵论》,以及群口相声《漫谈形象》。经典就在今晚18:00,精彩不容错过!
上一篇 : 教育部: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