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端新闻记者 刘鹤洋
鹅,浑身都是宝。鹅肉营养丰富,风味独特,是真正的绿色食品。鹅绒是做羽绒服的最佳保暖材料;特别是鹅肝,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。
(相关资料图)
河南新蔡,有“白鹅之乡”的美誉。在该县,一家中部省份规模化的单体立体养鹅企业——呆呆鹅农牧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呆呆鹅农牧)近年来发展势头正酣。
日前,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副处长王彦华,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成章、史莹华一行来公司参观调研。
公司负责人崔超介绍,新蔡县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洪、汝河横贯全境,境内散布许多洼地,为养鹅提供了优越的场地。呆呆鹅农牧公司位于该县今是街道余庄村,基地面积约1000亩,年出栏狮头鹅5万余只。
走进养殖基地,远远就能听到“嘎嘎嘎”的鹅叫声。田间道路两侧,各有一条3米多宽的水渠,鹅三五成群在里面游来游去。基地里种植着石榴树,树下种植的是绿毯似的牧草。
“我们采用林禽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——林下种草,鹅吃青草,鹅粪还林,变草患为草利,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。”崔超介绍。
据悉,狮头鹅身躯呈方形,头大颈粗,生长速度快,体型强壮,成年公鹅体重一般在10公斤以上。狮头鹅是目前国内优良品种,每只“鹅苗”成本价高出普通鹅苗三五倍。现在,肉鹅市场供不应求,普通鹅一只七八十元,而狮头鹅每只价格在300元左右,每只纯收益最低50元。
目前呆呆鹅农牧主要的采购商,是一家位于广东的餐饮公司。两家公司的合作,源于一次偶尔的饭局。饭桌上,一道“卤鹅”大餐让大家赞不绝口,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长的“狮头鹅”,口感确实与众不同。来基地考察后,对方果断签下订单。
鹅身上最值钱是什么?答案是鹅脖。崔超介绍,在这家餐饮公司,鹅脖被精心烹制后,一根能卖到1000多块钱。
“呆呆鹅农牧公司致力推广的这种林下种草养鹅技术模式,既解决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,又解决了饲草供应不稳定和成本高问题,还化解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,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实现了草绿鹅肥林茂,为深度推进种养结合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。”在养殖基地,王彦华告诉记者。
近年来,呆呆鹅农牧公司采用“公司+家庭农场+种植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带动作用非常明显。村民的土地流转后,解放了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,不方便外出的,可以在基地干活。“基地的活很多,修剪果树、养护牧草,以及鹅的饲养和日常管理,样样都需要人手。不仅如此,有条件的村民,也可以自己养殖,公司帮助采购鹅苗,提供养殖技术和对接市场。”
目前,鹅虽然被市场青睐,但要从事养殖,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。“鹅是食草动物,喜水,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很重要。此外,‘仔鹅痛风’和‘鹅浆膜炎’是养鹅业面临的两大拦路虎。”史莹华介绍说。可喜的是,作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产品加工利用岗位专家,她已经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一行业面临的世界难题。
呆呆鹅农牧已经与河南农业大学形成了产学研联盟,拥有了全方位的人才、技术支撑,先后有硕、博研究生在这里进行试验研究开展技术攻关。
一起来调研的王成章教授,是牧草领域大咖,现任河南省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。他这次前来,是专程指导公司的牧草种植。“牧草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,管理很重要。管理好了,不仅可以确保动物健康生长,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。”
“新蔡早就有‘鹅乡’之称,希望呆呆鹅农牧公司能持续做大做强、做精做细,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,带动全县养殖肉鹅50万只以上,让‘鹅乡‘重现辉煌。”王成章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