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北京第二轮大瘦身开始了。与此同时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,几乎同频推出了第一批商品房。这一离一迎之间,背后究竟传递了什么重大信号呢?
前段时间,北京印发了足足有3.6万字的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。这其中就指出了要启动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。简单来说就是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。北京主城区将在今年提速进行第二轮大疏解。这大家都知道,北京实在是太挤了,作为首都汇集了太多经济资源。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。你不在北京有个地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公司。这逢年过节的,出入北京的路都快被堵死了。
旅游的人要进京,办事的人要进京,北漂的人要出行。所以早早的就喊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口号。这掐指一算都9年了,那么北京第一大瘦身到底疏解了什么呢?其实主要还是一般型制造业企业。说白了就是留下一些高精尖的。16到20年北京合计疏解了2100家一般性企业。相当于每年劝退420家。那你看现在的北京很难看见像建材批发这样的传统高耗能行业了吧?
那么第一轮大瘦身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?一边是北京的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了15%。另一边通州副中心人口增长了65万。成果显著!北京的人口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。而根据北京最新公布的任务清单来看。北京的人口迁移今年呢还在加速,这今年通州将会再迎来3万多名市级行政机关干部搬迁。这也标志着北京第二轮大疏散的开端。要知道19年首批搬迁的四大班子机关才1.5万人。这今年搬迁人数已经是当时的两倍了。这么多人涌入,再度巩固了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地位。
咱看,北京第一轮瘦身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啪叽甩掉了。那么即将到来的第二轮一些高校和医疗机构也准备拜拜吧!就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即将把校本部搬到京郊。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首批建设项目已经竣工了。未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该挪挪窝了。那问题来了,未来的北京腾会的这么多实体还剩下什么呢?
答案是首都功能。大量高校生人潮涌动,求医者挤破三甲医院大门的景象,未来都将慢慢淡去了。庄严且国际化,这北京越来越有点华盛顿的味了。然而当北京开始静下来,130多公里外的雄安却热闹起来了。2月6号,雄安第一批商品房开卖了。前来选房的人那是一个络绎不绝。有人就担心说,这雄安开卖商品房,难道又要炒房了?
想多了各位!雄安的房子那不是谁都能买的,这次来看房的人几乎都是来雄安工作的银行,央企等非首都功能单位职工。这意味着什么呀?雄安这个第一批新市民终于准备扎根了。这个承载了千年大计的城市也即将热闹起来了。那放眼望去,昨日北京,明日雄安。一动一静之间是某个部分的交接棒正在传递呀!